根據愛爾蘭都柏林《研究與市場》2007年5月期刊全球纖維生產、消費于價格趨勢增刊報告,
2006年世界人造纖維產量繼續(xù)增長,但增速低于上年。繼2005年大幅提高5.8%之后,2006年產量提高3.9%,至3750萬噸。此外,2006年產量增長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其中,化纖占增長的大頭,而在化纖增幅中,聚酯占據主導地位。但有纖維質纖維也出現健康增長,幅度在10.0%。
2007年頭四個月,化纖和纖維中間體價格大幅增長。亞洲增長速度超過歐洲,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受到供需缺口驅動,遠非原油價格上漲。事實上,與2006年同期相比,原油價格在2007年頭四個月實際下跌。
繼2005年下跌5.8%之后,2006年天然纖維增長1.6%。價格上漲受到棉花產量提高的影響,而2005年棉花產量減少6.2%,2006年棉花價格堅挺有利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但羊毛產量持續(xù)下降。由于這些趨勢的存在,天然纖維在纖維總產量中的比例從41.9%降至41.4%。繼棉花價格從2004年12月低谷開始回升之后,2006年棉花價格穩(wěn)定在每磅50美分區(qū)間的上端。
展望后市,根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報告,2006/07年棉花需求預期擴大4.4%,主要原因是中國和南亞用量提高。同時產量將增長2.6%。但棉花進口國家不愿意看到價格上升,因此,如果供需面沒有重大變化,價格將維持穩(wěn)定態(tài)勢。
據ICAC報告,2006/07年棉花價格將平均在62美分/磅,較2005/06年提高4美分/磅。2007/08年棉花平均價格將維持在這一水平,或者略高。
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初,羊毛價格突然上揚,原因是天氣干旱引發(fā)澳大利亞羊毛產量減產憂慮,此外,零售市場需求加大,毛紡工業(yè)訂單增多。但雖然庫存緊張,需求強勁回升的希望卻不大。全球需求持續(xù)受到中國消費量的影響。同時,需求也受到發(fā)達國家紡織工業(yè)重組的制約。價格預期不會繼續(xù)攀升。雖然庫存預期小幅下降,但2007/08年供需平衡局面有可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