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年產5000噸生物降解材料項目投產
2009-8-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完全生物降解材料PHAs 熱塑性塑料 白色污染
日前,建于孔孟故里——“山東鄒城”的國內第一條年產5000噸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PHAs(聚羥基烷酸脂)生產線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完全生物降解技術”產業(yè)化成功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本產業(yè)化項目由深圳市意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意可曼”)依托國際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強大的股東背景優(yōu)勢在鄒城投資建設,歷經一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安裝調試,目前已順利投產。
意可曼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PHAs產業(yè)化經濟可行、效益顯著。據業(yè)內專家分析測算,年產30萬噸規(guī)模的完全降解材料產業(yè)基地,其總投資額約20億元人民幣,全部設備可實現國產化,生產成本在1.5-2.0美元/公斤,此成本已接近石油塑料的生產成本。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建設年產30萬噸乙烯(石油塑料原料)產業(yè)基地,投資額會高達上百億元。
中國智造的工業(yè)基因工程
意可曼完全生物降解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地道的“中國智造”。意可曼在世界最前沿研究成果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在深圳研發(fā)中心經過多年孜孜不倦的潛心研究,以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物基因工程菌種構造法,進行生物合成,并成功研究出獨特合理的PHAs產業(yè)化生產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
意可曼完全生物降解材料PHAs產業(yè)化主要原材料來源于農作物和植物中的淀粉、纖維,通過新型的高效轉基因工程技術進行發(fā)酵合成,并采用創(chuàng)新性提取工藝,解決了產品性能單一、性能不穩(wěn)定問題。其PHAs產品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熱塑性塑料,具有生物兼容性、可降解性、壓電性、以及良好的使用與加工性能,基本性能與聚丙烯相似,可替代絕多數石油塑料只品,在傳統(tǒng)塑料加工機械上進行吹膜、拉絲、模壓、熱注塑加工成型。PHAs降解速度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由其共聚物的組分來控制。降解后最終產物進入碳的生物循環(huán),構成完整的綠色循環(huán)經濟體系。
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前途無限
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可廣泛用于農用材料(如農用地膜)、包裝材料(如食品包裝)、環(huán)保材料(如垃圾袋)、生物化工材料(如高性能濾膜)、微電材料(如熱封閉元件的壓力傳感器)、能源材料(如生物柴油)及醫(yī)用材料(如藥物載體與外科縫合針)等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綠色生活與循環(huán)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預測,至2010年,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量將占整個塑料市場的10%以上,并且以年增5%-10%的速度持續(xù)增長。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5年,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全球市場年需要量在五千萬噸(大于1萬億RMB)以上并保持快速增長,在各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將給萬億計的塑料產品市場帶來革命性變化。
白色污染將成為過去時
傳統(tǒng)石油塑料廢棄物因其難以回收而被視為“白色污染”,主要原因是其最終融入微生物循環(huán)的“回歸自然”(即生物降解)過程十分漫長,需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目前,我國市場上使用的“降解”塑料,絕多數是在不可降解的材料中添加部分光解材料或淀粉使其分解為小的顆粒或粉末,本質上并沒有實現降解,反而造成廢棄物更加難以回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及危害依然存在。
PHAs的生產原材料來自農作物---工業(yè)用糖,是完全可再生資源,其產品在完成使用周期后可完全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百分之百回歸大自然。其成功產業(yè)化并推廣應用,將為我國治理“白色污染”和緩解石油資源依賴癥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途徑,同時也意味著環(huán)保材料將進入新的時代。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