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甲烷化裝置完成全流程連續(xù)試驗
2010-8-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二甲醚
記者8月10日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控股公司大連普瑞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國首套焦爐煤氣甲烷化合成天然氣試驗裝置在山東鐵雄能源煤化有限公司焦化廠完成1000小時全流程連續(xù)試驗。由大連普瑞特、鐵雄能源、成都五環(huán)新銳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焦爐煤氣甲烷化合成天然氣項目已通過山東省技術鑒定。
業(yè)內專家評價該項目不僅能以“化”帶“焦”,帶動焦化和能源產業(yè)技術進步,還能解決焦爐氣排放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開辟新的天然氣來源。我國每年若回收200億立方米放散的焦爐氣,可得到約87億立方米壓縮天然氣,并減排大量的溫室氣體及有害物質,節(jié)能減排效果顯著。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焦爐氣中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總含量近40%,氫含量高,采用焦爐氣甲烷化環(huán)境友好技術可將焦爐氣中的組分全部有效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焦爐氣通過甲烷化反應,使絕大部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轉化成甲烷,得到主要含氫氣、甲烷、氮氣的混合氣體,然后采用變壓吸附或膜分離等技術得到甲烷體積分數(shù)90%以上的合成天然氣,經壓縮或經液化得到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
該項目實現(xiàn)了多項創(chuàng)新,其二段絕熱低壓尾氣不循環(huán)補加水蒸氣工藝和甲烷化催化劑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連普瑞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了焦爐煤氣甲烷化催化劑及工程工藝的開發(fā)研究工作。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焦炭生產國,獨立焦化企業(yè)每年副產焦爐氣894億立方米左右,除回爐加熱自用、民用及發(fā)電、化工利用外,每年散放的焦爐氣約200億立方米,熱值超過“西氣東輸”一期工程天然氣的熱值,既污染環(huán)境,又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
目前工業(yè)上焦爐氣利用途徑主要有:作為城市燃氣、發(fā)電、從焦爐氣中提氫,此外還可深度凈化后生產甲醇、二甲醚或合成氨等。但這些方法的效率與能量利用率較低,效益不明顯。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