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天發(fā)生在意大利中部的地震造成約300人死亡和15000間房屋毀壞。在此災難之后,建筑工程人員對尚存建筑物的狀態(tài)進行了評估并確定了加固方法。工程師們選用了玻璃纖維或碳纖維織物作為加固材料。
研發(fā)項目
在距離震中500公里的威尼斯地區(qū),一個研究中心接受了設計未來紡織品的任務,即要設計能夠保護那些易受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損傷的建筑物的材料,甚至更進一步,要設計能夠自我檢測損傷的材料。
此中心的一個工程師解釋說,道理很簡單,必須致力建造更象人體的建筑物,要為它們造一皮層,利用從傳感器獲得的信息,就可以長期監(jiān)視建筑物的狀態(tài),并建立一種結構模型。
沿著這個思路而設計的各種產品之一是一種復合抗震“壁紙”。此產品獲得了2010 JEC建筑和建設類的創(chuàng)新獎。獲獎者是意大利D’Appolonia公司,另外來自意大利、德國、瑞典、以色列、印度的27個廠商和機構也是此項目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意大利Selcom多軸向技術公司、德國馬里莫紡織機械公司
復合抗震壁紙
復合抗震壁紙由以下物件組成:光纖傳感器、玻璃纖維和聚合物纖維多軸向經編織物、納米粒子改良涂料(涂覆織物用)、納米粒子改良砂漿(把織物粘貼到建筑結構上用)和從傳感器獲取信息的詢問系統(tǒng)。該項目配置了大型經編設備來把光纖纜織入多軸向織物之中。所用纖維類型、取向和密度都經過優(yōu)化來適配建筑物抵抗地震作用力所需的復雜材料要求。在這方面,多軸向織物結構表現優(yōu)越。
然后對織物進行涂層處理,以提高其耐久性和改善它與砂漿的粘結界面。所用納米粒子改良聚合物涂料是由合作團隊成員生產的。繼后用砂漿把涂層織物粘貼到建筑結構上。此砂漿也由納米粒子聚合物添加劑改良。再后把埋入的傳感器就位,以形成查詢點?墒褂糜谰檬够虮銛y式查詢器來采集和儲存數據,供工程分析。
顯著特點
這種復合抗震壁紙可用作未加固磚石建筑結構的全覆蓋或大范圍加固。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容易施工。用作全覆蓋時,經各大型實驗室測試表明,此解決方案提高了結構強度200%以上和結構韌性200%以上。易發(fā)生脆裂和坍塌的墻壁即使出現裂縫也能被此壁紙護牢。
加固作用只是此抗震壁紙的一半功能。因埋有傳感器,它在地震發(fā)生前、發(fā)生時和發(fā)生后都能進行檢測,或靜態(tài),或動態(tài)(高頻)。工程人員利用這些測量數據來評估和量化修復工程的效益,控制新建工程和幫助建筑物安全度過其使用期。
此創(chuàng)新成果的初期應用目標是房屋等建筑工程。然而,這種帶傳感器的皮層原理還可應用到任何復合材料結構,如船艇、風力渦輪機、各種車輛和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