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家媒體Materials Technology Publications報告稱,世界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將快速增長,市場值將由較2006年增加37%至2010年達到136億美元。報告指出,未來碳纖維復合材料將在航空、風能利用、海上石油勘探、壓力容器、軍事防御和體育運動等領域擴大應用,其特點是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目前世界碳纖維復合材料產量為27000噸,2006-2010年間將增加26%,凈增7000噸,為了滿足需求的快速增長,世界碳纖維生產商在今后三年間將新增投資8億美元,碳纖維產能將增加78%。由于產能不斷增加將推動產品價格大幅降低,使得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以進入傳統(tǒng)的金屬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GRP)應用領域。
亞洲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2006年世界碳纖維消費情況,按地區(qū)來分,歐洲占30%、北美35%、日本15%,其他地區(qū)20%。美國、歐洲和日本是傳統(tǒng)的碳纖維復合材料主要消費地區(qū),預計未來幾年亞洲需求將快速增長。
日本三大碳纖維生產商東麗實業(yè)、Toho Tenax公司和三菱合纖目前擁有全球丙烯腈基碳纖維70%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韓國和印度公司涉足該領域,這種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
韓國合成纖維生產商泰光實業(yè)(Taekwang)碳纖維生產設施不久將正式投產,韓國曉星集團的碳纖維項目也將在2012年進入工業(yè)化生產。另外,韓國熊津集團(Woongjin)旗下的熊津化學品公司正在Gumi工業(yè)區(qū)建設碳纖維生產線,預計2011年第四季度投產。
在印度,Chemrock實業(yè)公司已在今年5月投用了印度國內第一家碳纖維生產廠,該廠產能為400噸/年,采用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授權技術生產,正考慮將產能增至800噸/年,并繼續(xù)開拓印度國內飛行器、民航、火箭、衛(wèi)星以及運動器材等領域的應用。
面對競爭,日本公司并不滿足于已有市場。東麗實業(yè)公司已決定在韓國建廠,就近服務用戶,到2020年形成1.8萬噸/年的生產能力;三菱合纖則宣布恢復其在Otake工廠碳纖維新產能的建設工作;Toho Tenax公司也宣布在新加坡設一家聯(lián)絡處。
國外現(xiàn)狀
目前,世界碳纖維生產企業(yè)主要有日本的東麗、東邦和三菱公司,美國的赫氏,德國的西格里集團,韓國泰光產業(yè),以及臺塑集團等,以生產T700(拉伸強度大于4500MPa)以上的高性能碳纖維為主。東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商,已經開發(fā)出高強型T1000(拉伸強度大于7000MPa)系列碳纖維,其抗拉模量為295GPa,拉伸強度達7.05GPa。
隨著碳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碳纖維的市場需求日趨增加,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yè)呈現(xiàn)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據(jù)相關部門預測,世界碳纖維需求將以每年大約13%的速度飛速增長,碳纖維的全球需求量2010年將達到5萬t,2012年將達到6萬t,2018年將達到10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