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進口原油配額一直是中國地方煉廠(下稱“地煉”)生存艱難的軟肋和根源。但這一局面或許即將改觀。
消息人士昨天透露,發(fā)改委近期可能特批中國化工集團旗下昌邑石化、正和石化、華星石化、安邦煉化、藍星石化等五家煉廠自2013年起獲得合計1000萬噸/年進口原油配額。這將是國家層面首次向地煉大規(guī)模敞開原油進口大門。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事預計11月底前會有結論,正式文件還未發(fā)布。而目前中國化工集團正與擁有原油進口權的公司,聯(lián)絡實施進口的可能性。
業(yè)內認為,如果該1000萬噸原油配額最終得以落實,對于地方煉廠而言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目前,中國化工集團在山東共有6家地煉,其中以華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規(guī)模最大,一次加工能力分別為850萬噸/年、800萬噸/年和650萬噸/年。由于此前該集團并未獲得原油的進口配額,因而只能借助于和國有石油集團合作及自行進口燃料油。中海油則是其煉油原料最主要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