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作為擁有上百億元科研經費劃撥權的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也自然備受關注。
對于當前的科研經費投入,以及管理體制,有哪些需要改進?基金委未來在基礎研究領域有哪些規(guī)劃?圍繞以上問題,日前,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wèi)接受了記者專訪。
希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我國的科技經費呈持續(xù)增長的趨勢。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11846.6億元,增長15%;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08%,比上年的1.98%提高0.1個百分點。
“過萬億元的科研經費看似總量不少。但是基礎研究的投入有多少呢?”楊衛(wèi)用手畫了一個圈,“基礎研究的投入這幾年的占比都很穩(wěn)定,基本占到R&D經費的5%左右。2013年大約占到4.8%左右!
在楊衛(wèi)看來,國家對于基礎研究的投入應該繼續(xù)增加。為什么?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研究在R&D的占比出奇地低,“其他國家占比10%~20%”。這和整個科技經費的投入來源有關系,中國的R&D經費盡管超過萬億元,但76%以上是企業(yè)執(zhí)行的,而“企業(yè)的R&D經費中真正用于基礎研究的鳳毛麟角”。
楊衛(wèi)告訴記者,在R&D經費中,中央財政科技支出為2728.5億元,占R&D經費的比例僅有23%。這一數額中能夠用于民口的錢就更少了!霸谌恐醒胴斦涃M里面,只有三四百億左右是用于基礎研究,我們希望這個數量能多一點!睏钚l(wèi)解釋說。
“現在提出企業(yè)是創(chuàng)新的主體。但是應該說,在我國產生的重要基礎研究成果中,企業(yè)做出來的不多!睏钚l(wèi)認為,中央應該繼續(xù)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目前,美國科學基金會的經費達到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500億元。2014年我國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是194億元,相差得還比較遠。
那么,基礎研究的投入占到科技經費投入的多少算合適呢?楊衛(wèi)認為,目前全國對基礎研究投入過低的現狀是有共識的,政協(xié)在去年兩會上的提案中就表示應當增加至R&D的10%。但他認為,10%當然好,但要一步一步來,目前該項占比能到8%就比較理想!爱斎唬磥黼S著形勢的變化和科技經費總投入的提高,我們也希望基礎研究的占比能到10%~20%!彼f。
四個問題需重視
從整個科研經費的角度來看,除了基礎研究的投入不夠,我國科研經費管理還存在不少問題。
在楊衛(wèi)看來,當前科研經費管理領域,首先是碎片化問題比較嚴重。以往,多個部門都有經費的劃撥權,“令出多門”導致一些課題出現重復支持。“當然,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出臺了相關政策,建立統(tǒng)一的科研經費平臺,這是一件好事!
其次,是行政化的問題比較突出。楊衛(wèi)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為科學研究作好資源配置工作,至于具體項目的評審,應當讓政府放手,讓專業(yè)機構進來參與。這一點,西方發(fā)達國家就做得比較好,在具體的支持項目上,政府并不直接參與相關工作,而是通過科學基金會來進行。
第三,是追求績效化的問題。事實上,不同類型的研究項目有各自不同的周期,應用研究的周期較短,而基礎研究的周期相對比較長。世界上主要的研究型大學都已達成共識,不把績效作為學者薪酬評估的主要標準,更注重于科研人員長期的成果。但在中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里,這一點做得不夠。“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完全不要結果,科研人員理應有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也不意味著三四年的研究之后一點進展也沒有!睏钚l(wèi)說。
第四,科研經費管理的功利化傾向也令人擔憂。楊衛(wèi)認為,科學研究不能一味強調獎金、獎勵的導向,也不能過分追求SCI論文,管理者應當把握好整體的科研方向,做好宏觀引導工作,“這方面,中科院就走過了從追求數量到提高質量階段,現在提出要看對科學發(fā)展的貢獻,這一宏觀政策的演化就體現了管理政策的與時俱進。”楊衛(wèi)說。
力爭實現三個并行
對于未來我國基礎研究的發(fā)展,基金委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和規(guī)劃。楊衛(wèi)向記者介紹了《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的設想,描繪了未來幾年我國基礎研究領域發(fā)展的藍圖。希望到2020年,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基礎研究領域將達到“總量并行”“貢獻(過程)并行”和“源頭并行”的預期發(fā)展目標。
何謂總量并行?這指的是在基礎研究投入與產出的總量方面,要達到與世界主要創(chuàng)新型國家水平和特征基本相當的狀況。具體表現為,發(fā)表論文數總量并行、論文影響力并行、經費投入總量并行和國際交流總量并行。
在基礎研究的投入規(guī)模上,《規(guī)劃》探討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在“十三五”末期達到占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的比例為8%的路徑和可能性。此外,對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經費資助的強度應達到與合作對象大范圍等同體量。
何謂貢獻并行?楊衛(wèi)認為,這主要是寄希望于未來中國的基礎研究,能夠在全球學科地貌圖上形成若干“隆起”區(qū)域。具體來說,希望未來每年能出現10個以上的“里程碑式”的成果;有些領域中國學者的貢獻能夠超過美國;在每個主要學科領域的分支學科都能形成一個有重要影響力的團隊;能夠有一批中國科學家進入重要國際學術組織的核心領導層,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領導力。
何謂源頭并行?楊衛(wèi)指出,希望在新學科源頭的締造方面,我國能夠有一席之地。在新學科熱點與前沿領域方面,到2020年,我國每年能出現四五項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具有沖擊學術大獎的能力;在每年全球100個熱點研究中占4~5個。此外,還要貫通創(chuàng)新鏈的研究工作,產生一批從原始創(chuàng)新一直到高新技術的貫穿性重大成果,保障我國創(chuàng)新鏈的通暢。
“總體上看,我國基礎研究依循從數量擴張向質量躍升轉型、從‘跟蹤’‘并行’到‘領跑’的發(fā)展路徑。希望在‘十三五’期間,在以基金委為重要一員的國家相關機構的支持下,我國的基礎研究能在更多領域與世界科技強國‘并行’!睏钚l(wèi)最后表示。節(jié)選自《中國科學報》
- 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100強最新版出爐,看看有你們學校沒? 2018-01-08
- 科研經費“松綁”政策頻出 2017-08-07
- 科研經費改革,科學家不再當“會計”了 2017-02-16
- 2025年世界彈性體科技與工程論壇暨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2025年9月15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5-02-21
- 第二十屆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2024年10月18日在太原召開(第一輪通知) 2024-05-09
- 四川大學李乙文/顧志鵬團隊與華西醫(yī)院蔣獻團隊:用多酚來提升山椒素的穩(wěn)定性 - 從基礎研究到產品轉化 2024-02-28
- 北化大楊衛(wèi)民教授團隊:聚合物熔體微分電紡裝備及工藝新進展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