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ChemistryViews發(fā)表了題為《First Angewandte Editor Based in China》的人物專訪報道。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09屆校友蘇鑫當選《德國應用化學》期刊首位中國籍編輯,也是該期刊首位非德國籍編輯。ChemistryViews雜志作者Vera Koester博士從出版行業(yè)的經(jīng)歷、體會和收獲等角度對蘇鑫博士進行了采訪(以下為英文新聞原文翻譯):
《德國應用化學》是德國化學學會(GDCh)的旗艦期刊,也是國際最著名的化學期刊之一。蘇鑫博士現(xiàn)任《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中國上海辦公室的編輯部經(jīng)理和首位編輯,同時也是該期刊的首位非德國籍編輯。
蘇鑫博士與ChemViews期刊的Vera Koester博士就他對出版行業(yè)、《德國應用化學》期刊以及中國化學科學發(fā)展的看法和感悟進行了深入探討。
(蘇:蘇鑫博士; V:Vera Koester博士)
V:是什么吸引你加入出版行業(yè)?
蘇:我對出版行業(yè)的好奇和興趣源于大三時與Wiley出版社的第一次接觸。當時,時任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期刊編輯的Brian Johnson博士曾來到我的母校南開,舉辦了一場關于出版行業(yè)的研討會。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出版行業(yè),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學術出版界需要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尤其是高度專業(yè)的同行評議編輯職位。
學術出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研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正是上述經(jīng)歷讓我萌生了進入出版行業(yè)從事學術編輯工作的想法。
V:請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歷程。
蘇:我一直對科學新聞具有濃厚的興趣,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名業(yè)余的科學記者。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我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為ACS Noteworthy Chemistry (后改名為ACS Cutting-Edge Chemistry,現(xiàn)已停刊)、JACS Spotlights和ChemViews等期刊供稿,撰寫一些簡短亮點報道。多年的寫作經(jīng)驗讓我學會了如何欣賞別人的作品,而批判性的思維則是一名專業(yè)編輯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
2015年,我進入Wiley出版社擔任材料科學期刊的副編輯,主要負責同行評審編輯工作。同時,我繼續(xù)為ChemViews和MaterialsViews (現(xiàn)為Advanced Science News)撰寫研究熱點報道。在此階段,我很幸運的同一些極富經(jīng)驗的編輯一起工作,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獲益良多。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先后承擔了編輯特別專題和視頻精彩片段等新的工作,后者最后發(fā)展成為一種新形式的摘要——視頻摘要。
兩年后,我開始擔任Nature Chemistry期刊的編輯。Nature Chemistry期刊編輯團隊的工作方式與Wiley出版社團隊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新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方式使我學到了許多東西,讓我擁有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看待出版工作。讓我更加高興的是,我的工作能夠讓我重新接觸到曾經(jīng)學習和研究過的化學理論知識和科研前沿問題。
V:你最喜歡這份工作的哪一個方面?
蘇:作為一名編輯,我擁有一個讓我十分享受的小 “特權”——即可以比其他人更早地閱讀到最新研究成果。但這份工作最讓我深受吸引的是,通過與投稿人、審稿人合作,我們可以更快更好的向化學界和公眾展現(xiàn)最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能夠參與到這項促進前沿科學發(fā)展的事業(yè)中,我深感榮幸,備受鼓舞。
V:現(xiàn)在的工作和你以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嗎?
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份工作不僅僅是從黃浦江旁的Nature辦公室搬到對岸的Wiley辦公室。我之前工作過的Wiley材料科學期刊編輯團隊和Nature研究性學術期刊編輯團隊在中國已經(jīng)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編輯業(yè)務,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而《德國應用化學》才剛剛開始組建中國化學編輯團隊,需要我們進行許多開拓性的工作,以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化學家的合作。
中國的科研事業(yè)碩果累累,尤其在化學領域,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并且每年產(chǎn)出的成果數(shù)量仍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因此,積極主動地尋找與中國科研工作者合作新的機會,對于促進雙方的發(fā)展尤為重要。與德國總部的定期聯(lián)系,將確保Angewandte的順利刊發(fā)。
V:在你的工作中,有哪些方面使你感到最為驚訝?
蘇:令我驚訝的是,許多投稿人和讀者都不知道我們的期刊背后有很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投資方。有時被認為為純粹的商業(yè)出版商工作會為我們造成一些困擾。然而,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的是,Wiley出版社是國際最大的出版商,我們與許多專業(yè)的機構和組織進行合作,而這些機構和組織擁有許多杰出的科研工作者。
化學期刊尤為如此,例如,《德國應用化學》完全由德國化學學會主辦。在我去德國化學會法蘭克?偛繒r候,還有幸拜訪了執(zhí)行董事Wolfram Koch和他的團隊。
同樣,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完全由ChemPubSoc主辦,而其他許多姊妹期刊則由ChemPubSoc和Wiley-VCH或ACES和Wiley-VCH共同主辦。
然而要改變公眾的這種刻板印象,需要一定時間。
V:你在業(yè)余時間有什么興趣愛好?
蘇:我非常喜歡活版印刷。這些年我經(jīng)常會在業(yè)余時間從事一些活版印刷工作,所以也可以說我在進入出版行業(yè)之前就開始從事出版工作了。到目前為止,我曾為達特茅斯學院的Baker圖書館、漢諾威、NH、牛津大學的Bodleians圖書館等進行了印刷工作。并且,我的一些作品還在新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展出。
另外,擊劍也是我的興趣愛好之一。我曾經(jīng)是美國擊劍協(xié)會的會員,只要現(xiàn)在我有時間,還是會經(jīng)常去練習擊劍。
蘇鑫簡介:
蘇鑫于2009年取得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學士學位。然后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留學深造。在2013年取得博士學位后,到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下屬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至2017年,在Wiley出版社擔任材料科學期刊副編輯。然后回國至Nature Chemistry期刊編輯部擔任高級編輯,F(xiàn)任《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中國上海辦公室的編輯部經(jīng)理和編輯。
原文鏈接:https://www.chemistryviews.org/details/ezine/11109607/First_Angewandte_Editor_Based_in_China.html
- 四川大學馮玉軍教授與蘇鑫副研究員團隊:可見光誘發(fā)TERP制備CO2響應聚合物乳液 2020-07-21
- 長春應化所簡忠保研究員課題組《德國應用化學》:超高支化主鏈官能化聚乙烯精準合成 2020-06-05
- 華東理工大學劉潤輝教授《德國應用化學》:發(fā)展新型多肽模擬物研究領域重要突破并展示治療耐藥菌感染潛力 2020-02-23
- 華東理工大學劉潤輝教授《德國應用化學》:建立條件溫和、對水分不敏感的β-NTA開環(huán)聚合實現(xiàn)敞口制備β-多肽突破 2020-02-18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通過體內(nèi)靶向Foxo3基因編輯調(diào)控軟骨細胞線粒體自噬以緩解骨關節(jié)炎進展 2025-01-24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 AM:靶向軟骨細胞的可注射在體FGF18基因編輯和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用于骨關節(jié)炎治療 2024-01-29
- 北京林業(yè)大學李建章教授團隊 ACS Nano:熱刺激下的可編輯和形狀-顏色同步雙響應木材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