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電高分子在機電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其壓電系數(shù)較低(d33 < 30 pC/N),遠小于常見的壓電陶瓷,如PZT(d33 ~ 550 pC/N)。為了使聚合物廣泛應用于壓電材料領域,需大幅度提升其壓電系數(shù)。然而,盡管已有幾十年的研究,聚合物產生壓電性的物理機制仍存在很多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是什么組分貢獻了壓電性:晶體,無定形區(qū),還是晶體-無定形區(qū)界面效應?若沒有清楚的認識,將很難進一步提升聚合物壓電性能。
本工作通過極高電場(> 650 MV/m)單向極化處理雙拉PVDF (BOPVDF),誘導出取向的純β相,材料呈現(xiàn)出極高的飽和極化強度(Ps ~ 140 mC/m2)以及高介電常數(shù)(~22.9),這導致了顯著提升的壓電系數(shù)(d33 = -62 pC/N)。通過鐵電遲滯回線數(shù)據分析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本工作證明,極化BOPVDF產生高壓電性的原因是在晶體(52%)和各向同性無定形區(qū)(23%)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取向無定形組分(至少25%)。
圖1. WAXD和FTIR證明極化BOPVDF呈現(xiàn)取向的純β結構。圖片來自于原文。
經過高電場極化處理,BOPVDF從α+β的混合相,轉變?yōu)槿∠蚣儲孪?(圖1)。具有取向純β相的BOPVDF呈現(xiàn)出較高的Ps (140 mC/m2)和介電常數(shù)(22.9),遠大于極化前BOPVDF的67 mC/m2和9.3 (圖2a)。利用常規(guī)的晶體-非晶體模型,100% β晶的Ps計算為270 mC/m2,高于理論值 (188 mC/m2) (圖2b)。因此,作者提出在傳統(tǒng)的晶體和各向同性無定形區(qū)之間,還存在一種取向無定型結構(oriented amorphous fraction, OAF),計算表明該OAF的含量至少為0.25 (圖2c)。應力誘導的偶極翻轉使材料呈現(xiàn)出高壓電系數(shù) (圖2d,e)。
圖2. (a) BOPVDF極化前后的D-E遲滯回線;極化BOPVDF P-E loop曲線對應的(b)晶體-無定形區(qū)兩相結構和(c)晶體-取向無定形組分-無規(guī)無定形組分三相結構;(d)極化BOPVDF在不同動態(tài)應力下的壓電系數(shù);(e)極化BOPVDF產生正壓電性能的模型圖。圖片根據原文重新組合。
這一成果近期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 (Nat. Commun. 2021, 12, 675)。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深圳大學助理教授黃妍斐,共同第一作者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博士生芮冠淳,通訊作者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祝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Philip L. Taylor教授。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662-7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