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素風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綠色高效制備納米纖維素進而一步法構筑兼具高透明度和高霧度薄膜的新方法,有望用于柔性照明、能源和傳感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Green Chemistry發(fā)表。為學院輕工學科內涵發(fā)展和研究生培養(yǎng)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也拓寬了生物質功能材料的應用領域。陜西科技大學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博士生劉亞麗為第一作者,張素風教授為第二作者和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張素風教授領銜的纖維新材料及紙基廢棄物資源利用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纖維素化學及功能材料的研究開發(fā),該論文結合國家重點發(fā)展的柔性薄膜材料,以納米纖維素為原料,通過濕法造紙過程構建了高透明度和高霧度兼得柔性薄膜。目前,纖維素基薄膜因其來源豐富、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可持續(xù)性和柔性光學性能等特點,在柔性光電產品和能源設備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高透光率和高霧度是重要參數,它將影響柔性電子產品和能源設備的光學性能。然而,透明度和霧度難以兼得,而且,高效率、綠色、低成本制備納米纖維素是關鍵。
本研究針對纖維素多羥基結構特點,提出了一種綠色高效的 MnO4- 氧化解鏈和羧基化方法,制備過程中,反應物本身形成自催化,促進了反應的高效性和綠色化,協同輕微均質化的分散作用,高得率(96%)制備出羧基化纖維素納米纖維(COOH-CNFs)。該制備方法由于反應過程簡單、使用較少量的綠色化學品而優(yōu)于傳統方法,這代表了工業(yè)中潛在的綠色路線。而 COOH-CNFs 很好地保留了紙漿的“結晶-非晶區(qū)”共存的晶體結構,賦予了 COOH-CNFs 及其薄膜優(yōu)異的性能,包括高強度(75 MPa)、高分散性(zeta 電位 –35.6 mV)、高透光率(95.39%)和高霧度(>90%)。并對其多項性能與其他已報道的方法進行比較,最后將該光學薄膜應用于LED顯示設備,在光學材料的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前景。
圖1 研究流程示意圖
圖2 氧化反應機理
圖3 原料和 COOH-CNFs 的宏觀和微觀形態(tài)
相關成果以“Potassium permanganate oxidation as a carboxylation and defibrillation method for extracting cellulose nanofibrils to fabricate films with high transmittance and haze”為題發(fā)表在Green Chemistry (Green Chemistry,2021,DIO: 10.1039/D1GC02657G)上。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重點產業(yè)創(chuàng)新鏈項目、陜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科研計劃(重點實驗室)及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對本工作的大力支持。
原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gc/d1gc02657g
- 華東師大張強研究員課題組《Small》:開發(fā)新型納米多孔沸石/納米纖維素復合氣凝膠止血材料 2025-04-21
- 中國海大田維乾/北林許鳳/青大張利鳴 ACS Nano: 強韌納米纖維素/MXene基離子 - 電子雙導水凝膠膜用于穩(wěn)定鋅負極 2025-04-02
- 四川大學盧燦輝教授/熊銳特聘研究員 ACS Nano: 用于協同彩色輻射冷卻的分層納米纖維素光子結構設計 2025-01-27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葉長懷團隊 AFM:基于CO2發(fā)泡方法制備超高透明度、優(yōu)異力學性能的柔性聚酰亞胺納米發(fā)泡材料用于隔熱保溫 2024-08-26
- 鄭大申長雨院士/劉春太教授團隊與合作者 Nat. Commun.:節(jié)能聚乙烯復合透明薄膜 2024-04-14
- 廈門大學林友輝教授團隊 Adv. Funct. Mater.: 一鍋法合成Hofmeister效應輔助型多功能雙網絡有機水凝膠 2024-02-04
- 華南師范張振:纖維素納米晶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構筑自愈合、高透明、高霧度的聚氨酯涂層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