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與滲透性是評價分離膜分離性能的兩個重要指標。然而,他們之間存在著“Trade-off”效應,選擇性的提升伴隨而來的是滲透性的損失,反之亦然。與眾多通過改變膜化學性質方式提升分離性能的研究工作不同,杭州師范大學由吉春教授團隊近年來發(fā)展了“構筑多級孔結構以解決Tarde-off效應”的新策略,團隊利用靜電紡絲技術(J. Membr. Sci. 2018, 563, 762-767)、結晶模板及不相容體系相分離等手段(J. Membr. Sci. 2020, 604, 118040、Appl. Surf. Sci. 2021, 566, 150673),成功構筑了多種具有多級孔結構的聚合物分離膜,其分離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然而,多級孔結構的設計和構筑策略仍需拓展,其分離性能提升機制仍需進一步闡釋。
近期,杭州師范大學由吉春教授聯(lián)合廣東工業(yè)大學丁明明教授,利用有限元模擬手段與多級孔材料設計相結合的方式,獲得了高通量/高截留分離膜,并對其通量提升機制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有限元模擬結果顯示(如圖1),納米連續(xù)貫通孔的加入使薄膜中存在三種可供流體通過的孔道,分別為微米連續(xù)貫通孔(C1)、納米連續(xù)貫通孔(C2)以及二者組合形成的混合孔道(C2)。一方面,C2與C3的存在顯著縮短了流體的傳輸路徑,提高了微米連續(xù)貫通孔(C1)中的液體流速;另一方面,C3的存在增加了額外的傳輸通道。在模擬研究的基礎上,團隊基于PVDF/PMMA/PLLA三元共混體系中結晶/相分離等復雜相行為(如圖2),成功制備了納米/微米多通道分離膜(如圖3),相比于參比樣品(僅含有微米孔道),其通量可由~100 L m-2h-1提升至~360 L m-2h-1,并對油包水乳液保持了99.8%的截留效率,實現(xiàn)了在保持截留效率的同時,大幅提升通量的效果。
圖1. 單級孔薄膜與多通道多級孔薄膜內的傳質情況模擬
圖2. 多通道多級孔膜形成機制
圖3. 多通道多級孔薄膜(a-e)與單級孔道薄膜(f-g)結構表征圖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Hierarchically porous membrane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Fabrications in PVDF/PMMA/PLLA blend and enhanced separation performance”為題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2, 643, 120065)發(fā)表。該工作的第一作者為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與杭州師范大學聯(lián)培合培養(yǎng)博士生王佳耀,通訊作者為杭州師范大學由吉春教授及廣東工業(yè)大學丁明明教授,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973048)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emsci.2021.120065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xù)流生產 2025-02-12
- Science:AI和高通量結合的逆向分子設計加速材料發(fā)現(xiàn) 2024-12-14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2023年科研成果集錦 2024-02-11
- 浙理工易玲敏教授團隊 CEJ:非均相潤濕性策略構筑高效原油/水乳液分離膜 2024-05-01
- 浙大徐志康教授團隊誠聘博士后 - 材料、化學、能源、環(huán)境工程 2024-03-16
- 浙江大學徐志康教授/張超研究員團隊 Small:支撐液膜穿上聚酰胺裝甲,耐用的新型氣體分離膜 2024-02-22
- 上海交大顏徐州課題組 JACS:具有密集輪烷骨架的機械互鎖氣凝膠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