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環(huán)/籠(MOCs)作為一種可替代抗生素的潛在生物醫(yī)用材料,因其優(yōu)異的抗菌性能而備受關注。然而,納米級MOCs在可加工性和可轉移性方面的困難限制了其實踐應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通過多級組裝構建厘米級金屬有機膜(III)的方法,并將其貼附在經過陽離子染料MPT(II)染色的真絲織物(I)上,以提高細菌響應識別和促進傷口愈合的能力。染料MPT分子與細菌共培養(yǎng)可以被細菌原位還原生成自由基,在660 nm光照射下也表現出良好的光熱效應,不僅可以用于光熱治療,還可以誘導厘米膜釋放Pt MOC,進一步協同光熱提高抗菌性能。這種自制的多層創(chuàng)面敷料不僅能夠實時監(jiān)測創(chuàng)面感染,及時進行治療,還具有較高的時空精度。
圖1. 細菌響應多層創(chuàng)面敷料的構建及光熱協同抗感染
近期,武漢科技大學王曉強副教授、河南大學孫燕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孫耀教授、美國猶他大學Peter J. Stang院士合作,開發(fā)了具有實時感染指示和高時空精度的新型傷口愈合敷料(圖1)。其中,采用多級自組裝厘米級Pt MOC膜(III)與陽離子染料(MPT)染色后的真絲織物(I+II)創(chuàng)新性組合(圖1A),實現在宏觀尺度上合理地應用Pt MOC膜,并有效控制治療輸出。真絲織物上的陽離子染料MPT與細菌共培養(yǎng)后發(fā)生明顯的顏色變化(從淺黃色變?yōu)樯钭仙,原位還原到其自由基形式,可用于實時監(jiān)測傷口感染(2 h內即可出現明顯變色現象)。此外,MPT自由基在660 nm激光照射下表現出良好的光熱效應,可以誘導和控制厘米膜釋放Pt MOCs,有效提高了抗菌效率,促進感染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圖1B)。這項工作為厘米級金屬-有機環(huán)/籠(MOCs)材料的宏觀實踐應用、細菌實時監(jiān)測和促進傷口愈合提供了新的思路。該工作以“Supramolecular coordination platinum metallacycle–based multilevel wound dressing for bacteria sensing and wound healing”為題發(fā)表在《PNAS》期刊上(PNAS 2024, 121, 14, e2318391121)。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是武漢科技大學李文珍博士、王曉強副教授以及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劉凌然。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圖2. 高度有序的Pt MOC膜多級組裝結構及自組裝示意圖。
2. 細菌實時感染識別與光熱效應
圖3. 細菌響應多層傷口敷料光熱效應及誘導Pt MOC膜多級組裝結構的分解。
原文鏈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18391121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 Small:用于清除胞內菌感染的級聯靶向納米系統 2024-05-08
- 武漢科技大學王曉強《Nano Lett.》:基于硼簇的“離液效應”構建細菌響應型水凝膠用于近紅外二區(qū)光熱治療 2024-04-09
- 西安交大郭保林教授《Natl. Sci. Rev.》:細菌響應程序化自激活抗菌水凝膠用于重塑傷口再生微環(huán)境以促進感染傷口愈合 2024-02-16
- 天工大林佳弘特聘教授/李婷婷副教授課題組《Int. Biol. Macromol》:具有抗菌和藥物緩釋的藻酸鹽功能復合膜的構筑 2023-11-27
- 鄭州大學關方霞教授、姚明浩副教授團隊 ACS AMI:可注射、自愈合、組織粘附性多功能水凝膠用于快速止血和傷口愈合 2022-07-23
- 湖南大學蔡仁教授等《ACS Nano》:用于閉環(huán)傷口治療的Pd@Au Nanoframe水凝膠 2025-04-19
- 西安交大郭保林/憨勇/趙鑫 AFM:具有組織密封和促凝血活性的網絡重塑、電活性和抗菌冷凍凝膠 - 用于止血和促進皮膚傷口愈合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