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輪胎特保案這把懸在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已經落下,結果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令市場措手不及,且這場由特保案拉開的全球貿易保護戰(zhàn)有愈演愈烈的跡象。從市場反應來看,滬膠日膠以7-10%的暴跌暫時消化了利空影響,股市中牽扯到的部分輪胎股也沒有出現(xiàn)基金砸盤現(xiàn)象。筆者以為,橡膠市場已經基本走出特保陰影,市場短期雖然較為疲弱,但是中長期震蕩向上趨勢不改。
中美輪胎特保案歷時半年之久,對市場影響也是眾說紛紜,尤其是美國提前公布決議,雖然征稅額度比之前美國貿易委員建議的55%、45%、 35%低了一些,但是這對于40%左右靠出口的中國輪胎行業(yè)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如果其他WTO成員國直接引用美國這一決議,我國出口無疑會受到巨大沖擊,甚至對整個經濟回暖進程產生影響。當前橡膠市場依舊充斥了太多關于特保及針對特保展開的諸多“反擊”和“對策”,筆者認為橡膠市場和輪胎行業(yè)經過各種 “對策”實施和市場自動調整,影響要比想象中小得多。
首先,特保案引起的國內天然橡膠需求減少幅度有限。根據(jù)統(tǒng)計,我國輪胎產量的40%是銷往國外,而美國占到出口總額的30%左右,而其中涉案半鋼、輕卡胎占40%,這樣算來,因特保案減少出口的數(shù)量只占我國輪胎總產量5%左右。然而這只是對輪胎行業(yè)的影響,具體到橡膠市場,這5%的輪胎不完全是由天然膠制造的,而且輪胎行業(yè)用膠也只占到我國天然膠總用量的2/3左右。這樣算來,特保案影響我國橡膠總需求最多也不過3%左右,以我國每年消耗天然膠250萬噸左右計算,需求減少也就是7.5萬噸,而滬膠價格則下跌了7%左右,市場反應早已超過實際減少效應。我國本來就是一個天然膠進口大國,需求減少必然會引起進口相應減少,國內橡膠市場將自動調節(jié)供需情況。
而我國以出口為主的輪胎企業(yè)中,外商投資企業(yè)占據(jù)半壁江山,美國這一決議將導致這些外商投資企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據(jù)了解,臺灣最大的輪胎企業(yè)將把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生產業(yè)務從中國大陸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韓國最大輪胎制造商韓泰輪胎和錦湖輪胎也表示,他們將以在越南和匈牙利工廠生產的輪胎,取代在中國生產、輸往美國的輪胎。這樣看來,由于減少了我國乘用車和輕卡輪胎產量,可能會加大全鋼卡車、商業(yè)輪胎在我國生產量,國內天膠總體需求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