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工藝給長征七號穿上“防護服”
2016-06-30 來源:科技日報
6月25日20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fā)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制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首次發(fā)射圓滿成功!據(jù)悉,此次在長征七號上應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研發(fā)的多項新材料、新工藝為長征七號穿上了舒適的“防護服”,為提升了火箭可靠性和運載能力做出了貢獻。
柔性陶瓷纖維氈:為火箭隔熱保駕護航
作為在海南發(fā)射場“首秀”的新型火箭,長征七號面臨海洋鹽霧和濕熱環(huán)境的多重考驗。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通過特種涂層技術,解決了箭體耐水、耐鹽霧、多防護界面匹配等關鍵問題。為讓火箭在飛行中更加“舒適”,該所開展了箭體外部防熱結(jié)構研究,研制了隔熱、燒蝕復合涂層,并首次采用特種新材料“柔性陶瓷纖維氈”,與傳統(tǒng)防隔熱材料相比,其重量減輕了40%以上,使得火箭運載能力更強。
全閉孔泡沫塑料:超低溫貯箱的 “防寒服”
長征七號首次使用了環(huán)境友好型的“綠色”推進劑“液氧—煤油”,超低溫推進劑貯箱需進行絕熱防護。該所研制了密度極低的全閉孔泡沫塑料絕熱材料及與之配套的泡沫塑料自動噴涂系統(tǒng)、大型仿形加工設備、實時測量加工設備等,給超低溫貯箱穿上了舒適的“防寒服”,保證新型火箭結(jié)構和箭上儀器設備的安全可靠。
新型復合材料:可靠、輕質(zhì),提升運載能力

作為在海南發(fā)射場“首秀”的新型火箭,長征七號面臨海洋鹽霧和濕熱環(huán)境的多重考驗。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通過特種涂層技術,解決了箭體耐水、耐鹽霧、多防護界面匹配等關鍵問題。為讓火箭在飛行中更加“舒適”,該所開展了箭體外部防熱結(jié)構研究,研制了隔熱、燒蝕復合涂層,并首次采用特種新材料“柔性陶瓷纖維氈”,與傳統(tǒng)防隔熱材料相比,其重量減輕了40%以上,使得火箭運載能力更強。

長征七號首次使用了環(huán)境友好型的“綠色”推進劑“液氧—煤油”,超低溫推進劑貯箱需進行絕熱防護。該所研制了密度極低的全閉孔泡沫塑料絕熱材料及與之配套的泡沫塑料自動噴涂系統(tǒng)、大型仿形加工設備、實時測量加工設備等,給超低溫貯箱穿上了舒適的“防寒服”,保證新型火箭結(jié)構和箭上儀器設備的安全可靠。

新型推進劑需要配備更高效的發(fā)動機,新型發(fā)動機管路壓力更高(增壓40%以上),同時整體重量更輕、可靠性更高,為此,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復合材料氣瓶,成功研制了可靠性高達0.999999的新型復合材料氣瓶,總減重達900公斤左右,大大提升了火箭可靠性和運載能力。與此同時,該所還采用大型“馮·卡門”外形碳纖維復合材料整流罩,此舉不但減輕了20%的結(jié)構重量,還因其良好的“流線型”身材,進一步提升了運載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碳化硅纖維復合材料讓火箭引擎更耐高溫 2017-09-28
- MIT用塑料3D打印造出了火箭發(fā)動機 2017-05-03
- 上海硅酸鹽所研制的多項關鍵材料成功應用于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及載荷組合體 2016-07-07
- 華南理工大學王輝團隊 Nano Lett.:淀粉樣變新材料多方面治療阿爾茲海默癥 2024-10-09
- 天津大學潘莉教授團隊/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 Macromolecules:綜合性能優(yōu)異、高效可調(diào)的等規(guī)聚丙烯基嵌段共聚物 2024-05-09
- 浙理工易玲敏教授團隊 CEJ:在多層次結(jié)構纖維素基輻射降溫新材料的制備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