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廢水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于環(huán)境保護和工業(yè)廢試劑的循環(huán)利用至關重要。通過選擇滲透性實現(xiàn)分離的膜分離技術在有效處理穩(wěn)定的油水乳液上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高效、低污染、高節(jié)能、單元化操作等優(yōu)勢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用于油水乳液分離的聚合物膜得到了廣泛地研究并取得重大進展,例如聚偏二氟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丙烯腈膜,聚砜膜等。但是在極端環(huán)境中(如強酸,強堿和強溶劑)應用這些油水分離膜材料仍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排放的油水乳液通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例如,在使用氯硅烷作為原料生產(chǎn)有機硅的過程中將會產(chǎn)生強酸性的含油廢水。因此,制備一種能在極端環(huán)境下高效且長期使用的油水分離膜受到廣泛關注。
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化學穩(wěn)定性,聚苯硫醚(PPS)是制備多孔分離膜的理想材料,在韓娜教授團隊的早期工作中,通過優(yōu)化工藝條件制備了高通量的PPS微孔膜,但是PPS本征的疏水性使其無法高效應用于水包油型乳液的分離。目前報道的親水PPS膜(h-PPS),由于親水程度有限無法實現(xiàn)水下超疏油,限制了PPS膜材料的抗污染性能以及分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對此,該團隊使用靜電組裝技術在h-PPS膜的表面原位生長高粗糙度的納米二氧化鈦(TiO2)層,并構(gòu)建TiO2-h-PPS-TiO2夾心三明治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PPS基微孔膜在空氣中超親水和水下超疏油的雙親性能,進而實現(xiàn)其對于水包油型乳液的高效快速分離。
圖1. TiO2@h-PPS膜的示意圖
圖2.(a)TiO2@h-PPS膜的制備示意圖;(b)PPS,h-PPS和TiO2@h-PPS膜的FT-IR光譜圖;(c)PPS,h-PPS和TiO2@h-PPS膜的XPS光譜圖;(d)TiO2@h-PPS膜的SEM圖像和相應的EDS mapping圖像,SEM圖像中的藍色和灰色部分分別表示TiO2@h-PPS膜的表面和截面;(e)TiO2@h-PPS膜的TEM圖像和相應的EDS mapping圖像;(f)TiO2@h-PPS膜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圖像;(g)TiO2@h-PPS膜的孔徑分布。
該團隊通過采用硝酸對PPS膜進行表面預處理,在膜表面引入亞砜鍵(-SO-),然后通過該化學鍵與TiO2前驅(qū)體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實現(xiàn)TiO2層在膜表面的靜電自組裝。均勻分布在膜表面的TiO2微球在膜表面形成隔離層,提高粗糙度的同時阻隔油滴與含有大量親酯鍵(C-H鍵)的膜表面接觸,另外超親水的TiO2使得膜表面的水合能力提高,從而實現(xiàn)了膜表面在空氣中超親水和水下超疏油的雙親性能,且膜表面在水下對油滴的粘附性也呈現(xiàn)大幅降低。
圖3.(a)TiO2@h-PPS膜的潤濕性能示意圖;(b)PPS,h-PPS和TiO2@h-PPS膜空氣中的水接觸角;(c)PPS,h-PPS和TiO2@h-PPS膜空氣中的初始水接觸角和其相應的表觀表面能;(d)h-PPS和TiO2@h-PPS膜水下的油接觸角;(e)水滴在水中與TiO2@h-PPS膜表面之間的接觸示意圖;(f)h-PPS、TiO2@h-PPS膜水下四氯化碳的動態(tài)油接觸角;(g)h-PPS、TiO2@h-PPS膜水下四氯化碳的表面粘附力
TiO2@h-PPS膜對多種水包油型乳液的分離效率均大于98%,通過引入TiO2層,實現(xiàn)了PPS膜在壓力下可實現(xiàn)高效快速地分離,可操作的通量較文獻顯著提高。TiO2@h-PPS膜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抗污染性能,在極端環(huán)境下呈現(xiàn)出極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分離效率。
圖4.(a)h-PPS和TiO2@h-PPS膜在0.09MPa下分離甲苯/水乳液10分鐘前后的外觀對比圖;(b)TiO2@h-PPS膜的分離性能;(c)經(jīng)TiO2@h-PPS膜處理的乳液的進料液和濾液的外觀照片、光學顯微鏡圖像以及粒徑分布圖;(d)文獻中報道的h-PPS膜與TiO2@h-PPS膜的分離性能對比圖;(e)水包油型乳液分離過程的示意圖;(f)抗污染實驗;(g)TiO2@h-PPS膜的次數(shù)循環(huán)性能;(h)TiO2@h-PPS膜的連續(xù)循環(huán)實驗
圖5.(a)TiO2@h-PPS膜浸泡于1M HCl和1M NaOH環(huán)境10天前后對于腐蝕性乳液的分離性能;TiO2@h-PPS膜浸泡于1M HCl和1M NaOH環(huán)境10天前后的(b)形貌、(c)潤濕選擇性以及(d)XPS光譜圖
以上相關成果分別發(fā)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Langmuir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天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韓娜教授,共同第一作者為天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楊焯,通訊作者為韓娜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天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興祥教授。
論文鏈接:
- 南昆士蘭大學王浩教授/宋平安教授/霍思奇博士 PPS 綜述:可回收阻燃生物基熱固性材料 - 從分子工程到性能和應用 2025-03-08
- 深圳大學楊楚羅教授團隊 PPS 綜述:熱活化延遲熒光(TADF)聚合物及其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應用 2024-10-14
- 天津大學封偉教授與合作者 PPS綜述:偶氮聚合物基太陽能熱燃料的進展、挑戰(zhàn)和機遇 2024-02-08
- 神戶大學Hideto Matsuyama教授團隊 AM: 等級多孔超雙親性 Torlon 膜的制備與可切換油水分離研究 2025-03-28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Sci. Adv.:用于超快油水分離的可生物降解靜電紡絲超親水納米纖維膜 2023-08-31
- 武漢紡大劉延波教授、清華危巖教授與合作者 Fuel綜述:開發(fā)用于油水分離的納米纖維氣凝膠的最新進展 2023-08-07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劉富研究員課題組在Janus聚偏氟乙烯微孔膜方面取得進展 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