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驅(qū)動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在大分子溶液自組裝動力學和形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分子自組裝技術與納米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大量新穎的自組裝體系以及組裝策略不斷出現(xiàn)。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功能性的生物大分子聚集體可以通過對周圍刺激迅速精確的響應,來實現(xiàn)復雜神奇的生物功能,引入功能性基團對制備精確可控的功能微納結構具有積極的作用。鑒于此,孫靜教授、李志波教授聯(lián)合法國波爾多大學Sébastien Lecommandoux教授將刺激響應性合成高分子材料與結晶驅(qū)動自組裝相結合,在水溶液中構筑溫度誘導結晶驅(qū)動聚類肽嵌段共聚物組裝體。他們設計并制備了側鏈含有寡聚乙二醇(OEG)的聚(N-烯丙基甘氨酸)-b-聚(N-辛基甘氨酸)((PNAG-g-EG3)-b-PNOG)聚類肽兩嵌段共聚物,將PNAG-g-EG3鏈段溫度響應性及PNOG鏈段結晶性能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溫度的簡單調(diào)控,在水溶液中構筑多級自組裝體。由于PNOG結晶區(qū)的限制,組裝后的微納結構呈現(xiàn)不可逆的組裝行為,為探究不同微納結構材料對細胞攝取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圖1 溫度誘導兩嵌段共聚物結晶驅(qū)動自組裝示意圖
圖2 (a) (PNAG-g-EG3)-b-PNOG水溶液透過率與溫度的關系。(實心符號代表升溫過程,空心符號代表冷卻過程); (b) (PNAG-g-EG3)94-b-PNOG15和PNAG95-g-EG3水溶液的濁點與濃度的關系。
前期工作中,他們通過點擊化學將OEG等基團引入到聚類肽構筑多種溫度響應性材料。在該研究中,他們進一步對兩嵌段共聚物(PNAG-g-EG3)-b-PNOG的溫度響應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PNAG-g-EG3)-b-PNOG表現(xiàn)出LCST現(xiàn)象和可逆的相轉(zhuǎn)變行為。此外,他們還報道了聚乙二醇-b-聚(N-(辛基)甘氨酸)(PEG-b-PNOG)嵌段共聚物的結晶驅(qū)動多級自組裝行為,成功模擬蛋白質(zhì)多級自組裝過程。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進一步利用PNOG嵌段的結晶性能,結合PNAG-g-EG3的溫度響應性,實現(xiàn)溫度誘導(PNAG-g-EG3)-b-PNOG兩嵌段共聚物的多級自組裝。在兩嵌段共聚物中,PNAG-g-EG3嵌段作為親水鏈段,PNOG嵌段作為疏水鏈段,在室溫下,由于親水鏈段較長,共聚物通過組裝形成球型的核殼膠束。隨著溫度升高至濁點,PNAG-g-EG3鏈段塌縮,有效促進了PNOG鏈段結晶以及膠束的融合,最終形成棒型結構。恢復室溫后,由于PNOG結晶區(qū)的限制,組裝體仍保持棒型結構,從而表現(xiàn)出不可逆的組裝行為。他們進一步采用小角、廣角X射線散射技術對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
圖3(PNAG-g-EG3)142-b-PNOG23(a)和(PNAG-g-EG3)94-b-PNOG15(c)水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4 h后TEM圖。(PNAG-g-EG3)142-b-PNOG23(a)和(PNAG-g-EG3)94-b-PNOG15(c)水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4 h的AFM圖。
圖4 (PNAG-g-EG3)142-b-PNOG23(a)和(PNAG-g-EG3)94-b-PNOG15(c)水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4 h后,在60 ℃下加熱2 h的TEM圖像;(PNAG-g-EG3)142-b-PNOG23 (b), (PNAG-g-EG3)94-b-PNOG15 (d)分別是(a)和(c)冷卻至室溫后的TEM圖像
圖5.不同形貌的微納結構在海拉細胞(a),RAW264.7(b) 和L929細胞(c) 中的成像及平均熒光強度(b),Scale bars = 50 μm。
自然界中的病毒在感染動物細胞時,棒狀形貌的結構通常表現(xiàn)出一定優(yōu)勢。因此針對微納結構與細胞攝取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進一步將同一種共聚物所制備的球型結構和棒狀結構兩種材料,用于細胞攝取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長而柔順的棒型結構可以快而迅速與細胞膜結合,有利于細胞的攝取。這種外界環(huán)境刺激引發(fā)聚合物結晶驅(qū)動自組裝的行為,為制備不同結構的微納結構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同時也為研究形貌對于細胞攝取的影響提供了較好的借鑒意義。
以上相關成果發(fā)表在Biomacromolecules (Wang Z , Lin M , Bonduelle C , et al. Thermoinduced Crystallization-Driven Self-Assembly of Bioinspired Block Copolymers in Aqueous Solution[J]. Biomacromolecules, 2020, 21(8))。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王志偉,共同第一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林敏。該研究獲得了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國家面上項目,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biomac.0c00844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macromol.8b00986
https://doi.org/10.1016/j.polymer.2018.01.034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xié)同自組裝 2025-04-27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國科大王洋副教授 JACS:單催化劑無鏈轉(zhuǎn)移試劑合成烯烴嵌段共聚物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4-16
- 太原理工何宏偉:不同結構環(huán)氧型反應性再生劑對老化SBS改性瀝青的再生性能和修復機理 2025-03-26
- 浙理工童再再課題組 ACS Nano:結晶熱力學在聚合物異質(zhì)附生生長的作用 2023-11-20
- 北京大學張潔 Nat. Commun.:雜化共結晶驅(qū)動自組裝中的表觀對稱性上升 2023-10-28
- 浙江理工大學童再再 Macromolecules: 通過結晶驅(qū)動自組裝精確控制聚對二氧環(huán)己酮嵌段共聚物的二維片狀膠束 2022-09-09
- 蘇州大學方劍教授團隊 AFM:一種基于微納結構自供電傳感紗線的智能網(wǎng)球訓練系統(tǒng)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