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記技術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標記人和物,從而實現(xiàn)特異性識別目標的一種方法。根據(jù)被標記物和標記目的不同,可分為防偽、財產(chǎn)標記、生物監(jiān)控、嫌疑人標記、爆炸物標記識別、非法麻醉品跟蹤等。熒光標記技術因具有自然光下不顯色、發(fā)光穩(wěn)定、顏色可調(diào)和可視化辨別等優(yōu)點,已成為標記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該技術仍面臨在復雜應用場景下抗環(huán)境干擾性差的問題,特別是易受紫外光激發(fā)下灰塵、皮膚組織、熒光染料或植物等自身熒光的干擾。此外,人員的標記性能易受日常洗漱及代謝的影響導致標記持久性差。因此,如何設計獲得兼具優(yōu)異抗環(huán)境干擾性及高效標記性能的人員標記材料,是推進標記材料在人員標記領域?qū)嶋H應用的關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痕量化學物質(zhì)感知團隊祖佰祎研究員、竇新存研究員針對特殊人員標記領域難題,設計開發(fā)了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eimine,PEI)修飾的Mn2+摻雜NaYF4:Yb/Er上轉(zhuǎn)換納米顆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體系,有效滿足了強標記、抗干擾、隱形標記人員的實際需求(圖1)。
圖1 用于皮膚標記的PEI-UCNPs設計示意圖。a)PEI-UCNPs制備方案和PEI為配體的NaYF4立方結(jié)構(gòu);b)PEI靜電勢分布;c)抗干擾性能;d)PEI-UCNPs滲透皮膚導致的強標記性能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分別采用自來水沖洗、肥皂水洗滌、洗手液洗滌、醫(yī)用酒精噴涂、濕巾擦拭100次實驗,進一步驗證了標記材料的強標記性能:洗滌100次后保留的PEI-UCNPs的發(fā)光強度比仍維持在11%以上,4×4標記陣列的有效標記點數(shù)趨于穩(wěn)定(10個以上),檢出率大于60%。同時,該材料也具有優(yōu)異的抗干擾性,標記性能不受長余輝發(fā)光的熒光染料、熒光油墨、紅色CdSe@ZnS量子點和生活必需品等14種物質(zhì)影響,檢出率大于75%(圖3)。
論文信息:
Highly Retentive, Anti-interference, and Covert Individual Marking Taggant with Exceptional Skin Penetration
Lianggen Zhong#, Jiguang Li#, Baiyi Zu,* Xiaodan Zhu, Da Lei, Guangfa Wang, Xiaoyun Hu, Tianshi Zhang, Xincun Dou*
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2201497
原文鏈接:http://doi.org/10.1002/advs.202201497
作者簡介:
竇新存,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2019)入選者。2004、2009年于華東師范大學和中科院固體所分獲學士和博士學位。2009-201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爆炸物安全科學自治區(qū)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致力于痕量爆炸物檢測方法研究,在爆炸物的高靈敏、快速、識別檢測原理和器件設計方面發(fā)展了系列新的解決方案,相關進展發(fā)表在Adv. Mater.、Nano Lett.、Adv. Funct. Mater.、Adv. Sci.等國際期刊。攻克了痕量爆炸物檢測系列關鍵技術,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30余項,成功研發(fā)8項爆炸物現(xiàn)場檢測分析裝備并規(guī);瘧糜诜纯志S穩(wěn)及大型活動,部分裝備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22年度“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2020年度新疆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九屆新疆青年科技獎(2019)、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科技獎(2016)等獎勵。曾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計劃、首批天山領軍人才、新疆百名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新疆自治區(qū)杰青等人才計劃。
祖佰祎,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主要從事可視化識別材料與器件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Small、Anal. Chem.等國際著名期刊發(fā)表文章30余篇,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21項,獲國家及公安部檢驗報告6份,發(fā)布地方標準1項,立項海關行業(yè)標準2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自治區(qū)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6項。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疆聯(lián)合基金本地青年(2020年)、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成員(2018年)、新疆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8年)等。獲新疆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度,第二完成人)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第三完成人)。
- 河北科技大學余旭東團隊 Small:基于芳香酸交聯(lián)的超快自愈、可超拉伸和超強的聚合物簇水凝膠應變傳感器 2023-12-12
- 蘇州大學陳紅教授/劉莊教授、上海大學孫樂樂副教授 Angew:點擊化學介導的細胞膜糖聚物工程以增強樹突狀細胞疫苗 2023-12-01
- 華南理工大學祁海松教授課題組、北京防化院康健教授 Chem. Eng. J. :用于水中高效吸附微/納米塑料的綜纖維素基材料 2023-05-03
- 仰大勇/劉培峰/姚池合作 AM:DNA納米復合物用于基因編輯系統(tǒng)和光動力治療試劑可控共遞送 2024-01-19
- 昆明理工大學徐旭輝教授團隊 Adv. Mater.:利用微晶水凝膠實現(xiàn)3D打印體內(nèi)成型 2024-01-16
- 大連理工大學武素麗教授和南開大學李希艷教授ACS AMI:上轉(zhuǎn)換納米粒子集成的雙層反蛋白石光子晶體薄膜在三重防偽中的應用 2022-03-04
- 蘇科大葉常青教授團隊ACS Materials Lett.綜述:具有發(fā)光/顏色輸出的交互式力學傳感電子器件在可穿戴應用中的新進展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