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校長
2010-07-16 來源:光明日報
關鍵詞:大學校長
6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畢業(yè)典禮上,校長李培根以一篇致辭贏得“滿堂彩”。伴隨著數(shù)千名華科學子的齊聲呼喊,“根叔”的形象如颶風般席卷了網(wǎng)絡空間、占據(jù)了報紙版面,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根叔”紅了!在我們正在思考高校如何“去行政化”的今天,在這個娛樂當?shù)赖臅r代,一位院士校長竟然成了無人不
知的“校園明星”,其中的確有許多值得思考和品味的東西。
校長與學生的“距離”有多遠
為了參加畢業(yè)典禮,年逾六旬的李培根校長精心準備了一份2000余字的演講稿。這是一篇十分特別的演講稿,“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蝸居”、“蟻族”、“被就業(yè)”等網(wǎng)絡熱詞頻現(xiàn)。在這篇以“記憶”為主題的演講中,李培根一連為學子們“羅列”了大學四年間種種值得記住的往事,如同一位老父親細數(shù)自家孩子的成長歲月。這些內容,如果沒有平時與學生的近距離接觸,是難以“言傳”的。
“根叔”,不管是他這個特殊的稱謂還是他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經意間突破了一直困擾高等教育的問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到底有著多遠的距離?
“大學生們與校長的距離太遠了。這種‘遠’,不是教學樓與辦公樓的距離能丈量得了的,而在于大學校長與大學生們的心靈交流太少了。也正是因為這種‘遠’,李培根校長的演講才引起了這么大的轟動!薄叭嗣窬W(wǎng)”上的這個觀點,印證了“根叔”真正的價值所在。
生活中的“根叔”,經常在食堂中和同學們圍桌而坐、在籃球場上和學子們投上幾球、在辦公室與網(wǎng)癮學子促膝而談……年過六旬的他,也會“潛伏”在網(wǎng)上,關注校園里的“大事小情”,回復同學們的千奇百怪的問題。
“校長如果每天忙于事務性工作,不了解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和當代學生的所作所為,會不知不覺拉開與學生的距離,形成親和的疏離,這種結果是十分可怕的!焙泵佬g學院院長徐勇民十分認同“根叔”的做法。
“‘根叔’在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反映了當前大學校園中,學生渴望和校長更多接觸的心態(tài),也反映了大學校長傾聽學生心聲的重要性。”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馬敏分析了“根叔熱”的深層次原因。
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每學期都要與學生進行一到兩次“面對面”活動。通過“面對面”,了解學生關心的問題,和學生一同進行交流探討。他還特意指示校園網(wǎng)站管理部門,“凡是對于學校領導的批評,只要不是采取謾罵的方式,都不要刪除;學生在網(wǎng)上發(fā)帖可能具有隨意性,但其中提及的具體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
“現(xiàn)在被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距離越來越大了。在功利化的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盡管有些教授依然一心做學問,但也有些教師忙于功利的事情。不少教師一上完課就走,和學生課外交流得很少!边@是李培根自己的觀察與思考,也提醒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