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制度建設需要一次革命
2011-06-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在解放后的前十七年中,毛澤東也曾經對這種帶有封建性質的教育大加批判,以一次又一次的“教育革命”來沖擊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只是他所秉持的教育觀念是比應試教育更粗糙的“反智主義”觀念(知識越多越反動),使用的方法是以否定知識的正常價值、破壞教育正常秩序的政治運動方式,所以結果比他所反對的應試教育的效果更糟,出現(xiàn)了“反右”、“教育革命”、“文革”等重大失誤。在改革開放時期的撥亂反正中,由于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的引導,以及社會還沒有從思想禁錮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所以教育僅僅是恢復了一個常識,亦即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教育發(fā)展的具體思路上,并沒有產生新的思維,只是簡單地回到“十七年前”。所以,在三十年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大學雖然在辦學規(guī)模和教學條件方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教育的思想和品質上,還是“十七年”的水平,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而在這種文化和教育氛圍中探討大學制度改革,其詮釋政策、包裝現(xiàn)實體制則是自然而然的了。
顯而易見,目前通行的大學制度理論并非理論創(chuàng)造的結果,而是詮釋現(xiàn)實大學制度的結果。這種理論其所以能夠通行,顯然是有其思想和制度基礎的。然而,詮釋只能暫時性地掩飾問題,并不能解決大學實踐中的問題。
在大學體制與社會政治制度同質、同構的情況下,在“教育要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政策”的話語背景下,在大學領導集團為政府代表的情況下,大學的理論研究在思想上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精神障礙”:似乎詮釋或歌頌教育制度,就是服從和擁護國家的教育政策,而批評大學就似乎是批評政府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從而給教育理論研究增加了壓力,使教育創(chuàng)新多了一份學問之外的阻力,也助長了詮釋的風氣。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對教育理論研究的影響是,教育理論研究的首要原則是政治安全,其次才是創(chuàng)新,安全重于創(chuàng)新,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中詮釋成風,而創(chuàng)新稀少的主要原因。
對現(xiàn)代大學制度理論的分析是艱難的,沉重的,然而卻是應該的、必須的。因為容忍平庸的理論流行,只能加深大學的危機,貽誤大學改革的時機。目前社會上下都認為大學有問題,都認為大學的制度需要改革,但問題的核心是我們有沒有改革的誠意。面對大學體制的真正癥結,我們有沒有決心破除?面對正確、合理的教育制度,我們是否敢于舍棄既得利益,真誠地學習和引進?這既需要我們的見識和勇氣,也需要我們的信念和境界。(作者王長樂為江蘇大學教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成為高等教育新亮點 2012-08-23
- 大學制度改革應有明確進步性目標 2011-04-21
- 代表委員熱議: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如何少走彎路 2011-03-15
- 華中農大李強教授和華中科大余洪波教授 Trends Biotechnol.:基于生物煉制廢棄物的納米生物技術推動可持續(xù)農業(yè)革命 2022-11-12
- 唐本忠院士:納米光學革命正在到來 2017-09-14
- 從躲避到偽裝,仿生納米醫(yī)學的革命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