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电影天堂网,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當前位置: 資訊 >> 石化 >> 市場行情 >> 正文
我國石油定價權面臨新契機
2009-7-17 來源:中國化工報
關鍵詞:石油價格

    在當前金融全球化及國際貨幣體系不斷變化整合的進程中,一些產油國政府已開始要求其石油買家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其結算,故而“石油歐元”“石油日元”等陸續(xù)登場,國際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多樣化趨勢開始形成。這次金融危機又進一步對傳統(tǒng)的國際石油計價定價體系造成嚴重沖擊,進一步推進了非美元化的石油交易發(fā)展。如今海灣的產油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在與他國的石油交易中間都在尋求非美元化。

    中國在較短時間內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大國,人民幣近幾年來幣值保持穩(wěn)定,不少國家都表示愿意接受用人民幣結算的方式,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其他國家在石油交易中逐步尋求非美元化,以人民幣結算。從嚴格意義上講,面對國際上關于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的爭奪,中國有必要逐步嘗試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

    把握國際石油價格脈搏——石油期貨

    縱觀國際石油定價權的演變,世界石油價格定價權機制經歷了從西方壟斷寡頭石油公司定價,到歐佩克定價,再到以石油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準的定價機制轉變的過程。目前,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和美國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輕質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事實上全球每年石油貿易量在130多億噸左右,通過現(xiàn)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20億噸左右,大部分都沒有進行實物交割。

    而作為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的中國,由于沒有建立石油期貨市場,我國石油企業(yè)和石油消費企業(yè)的石油交易均在現(xiàn)貨市場,而沒有套期保值,企業(yè)沒有交易的自愿選擇權,也沒有一個多元選擇的市場,所以我們總是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據統(tǒng)計,2008年國際油價狂飆時,前10個月我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導致的貿易逆差達1300多億美元。為保障國內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我國直接或間接給煉油企業(yè)、糧農和低收入群體的補貼達近千億元之多。同樣處于油價波動風浪中的外資航空公司,卻由于成功地在原油期貨市場上套期保值,規(guī)避了因石油漲價帶來的風險。1999年,當國內飛機載著每桶近40美元的高價油飛翔時,香港國泰航空每桶航油成本卻不到20美元。2003年美伊戰(zhàn)爭期間,燃料油的國際價格上漲到每噸2300多元,而華南地區(qū)以燃料油為原料的發(fā)電廠所能承受的燃油成本是每噸1600元。對比鮮明的是,形成新加坡石油期貨市場價格的基礎是每天不足10萬噸的交易量,但新加坡通過石油期貨市場,卻可以輕松操控亞洲市場幾十萬噸乃至上百萬噸的石油現(xiàn)貨交易價格。

    因此業(yè)內人士呼吁,我國應當盡快發(fā)展石油期貨來改善現(xiàn)階段被動接受國際油價的形勢。盡管擁有石油期貨并不代表中國就能完全定價,但至少能參與到國際定價的競爭中,爭取石油價格的主動權。然而,我國燃料油期貨市場的發(fā)展及之前石油期貨上市經歷,給我國進一步開展石油期貨上了生動的一課。由于長期以來國內石油市場環(huán)境的獨特性及外匯管制的嚴格性,石油期貨對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有點“水土不服”。現(xiàn)階段,隨著跨境人民幣的醞釀出臺,無疑為我國的外匯市場及管制制度環(huán)境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為石油期貨的發(fā)展開闊了空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小楊)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