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因素分析
1.供需狀況
天膠生產國協(xié)會對2010年產量的預增幅度由6.3%下調至6.2%、5.2%;而LMC資訊機構對2010年天膠產需數據顯示,供應相對需求而言多出11.8萬噸。但是由于近期的處于多臺風季節(jié),割膠進程受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大,整個供需在7月份處在了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區(qū)域內,市場預估真正的供應高峰期或將延遲至7月底至8月中旬。從貿易流向來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1-5月出口274.11萬噸橡膠,同比增長5.73%,環(huán)比增長8.44%,需求與供應也比較正常。
而汽車產量和銷量增速則連續(xù)三個月高位回落。近三個月汽車產量的同比增幅分別為35.16%、27.98%、20.59%,銷量的同比增幅分別為34.87%,28.46%,23.64%,子午線輪胎產量連續(xù)兩個月增速放緩。盡管國家已經將以舊換新政策延長至年底,但是汽車作為奢侈品,政策對其消費的影響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遞減。國內部分輪胎制造商在庫存增加、汽車消費放緩、橡膠現貨價格堅挺的背景下減產,下游消費需求改善需要時間,目前下游輪胎企業(yè)采購十分謹慎。
天然橡膠進口量對比圖
圖為天然橡膠進口量對比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
國內市場汽車產銷圖
圖為國內市場汽車產銷走勢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
2.外部金融環(huán)境
目前,歐洲、美國、中國、日本經濟復蘇的進程并不一致,各國央行采取的政策與措施也有所差異。但是政策的出發(fā)點是相同的,當經濟復蘇的速度符合預期時,政策更加側重于流動性的收縮;當經濟出現間歇性回落時,政策會有所松動,并會出現階段性的經濟刺激措施。從經濟數據來看,歐美失業(yè)率分別為10%、9.5%,可見經濟復蘇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中國方面,生產資料的高成本難以向終端消費傳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位回落,匯改預期的人民幣升值也預警著通貨膨脹的可能,收緊流動性將有效防范通貨膨脹,貨幣緊縮也預示著商品上漲將難以持續(xù)。
另一方面,歐洲銀行體系此次的壓力測試是否能真正挽回市場的信心還有待商榷。信心的缺失是加速惡性循環(huán)的“催化劑”,從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到主權債務危機,再從債務危機蛻變成金融危機,歐洲經濟體似乎正在陷入一場惡性循環(huán)。不久前我國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看,二季度GDP增速同比出現下滑,6月制造業(yè)pmi等經濟領先指標連續(xù)走弱,宏觀經濟已經出現增速放緩的勢頭。